服務熱線
13706606868
風輕柔地撫過我的耳邊,遠處靜靜等待著幾顆星。晚鐘清涼,從遠峰掠過松林,回旋在深幽的山谷。我躺在松林間空曠的草地上,將自己的身體羽化——化作鳴蟲,化作草露;化作晚風,化作雨霧;化作瓊宇飄然散下的絕唱,化作絕壁拋灑出的海浪。記憶中的光影斑駁在季節的畫布上,面前閃亮著從未見過的幻夢——一時清澈,一時迷離;一時燦爛如炬,一時晦暗如幽;一時澎湃勝蒼海,一時綿密宛蛛絲。
如果世界真如物理學家認為的是由“弦”構成,那么萬事萬物都將是“弦”之振動產生。從這個角度講,在所有的藝術中,音樂是最能直擊人心、引人共鳴的形式;也是最能觸抵精神,蕩滌靈魂的形式。而從科學的角度講,人體不同的組織結構,分別對應著不同的頻率,通過頻率共振的協同作用,修復機體,達到最佳狀態,這與貓打呼嚕的作用是一樣的。
音聲如水,滋養著人類的靈魂,濯去衰敗的陳腐,在音聲中搜索那一道頻率,找到那一段契合。催眠師在治療一些心理問題時,會引導被治療者進入到一個非常放松、非常安全的心理環境,用語言的方式帶領他的精神回到問題產生的時間,指導他用正確的方式對事件進行處理和修復,以此化解被治療者內心深藏的心結。從這一層面,音聲療愈有著相似的作用和機理,只是把催眠師換成了“我”。在我的內心世界里,我,遇見了另一個“我”。
觀照本我,放下自我,卸下防御和顧慮,追隨自然本真的純凈之心。讓內心引導自己,傾聽內心真實的聲音,用更加藝術的方式,和現實世界“和解”。
TAG標簽:音樂療法,音樂治療,體感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