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3706606868
“相信你一定聽過樸樹的《平凡之路》吧。其中有句歌詞,我曾經墮入無邊黑暗,想掙扎無法自拔……這和我現在的感覺一模一樣。”幾天前收到的一封郵件,標題寫著這樣一行話。
我輕點鼠標,一位抑郁來訪者的人生隨著文字緩緩展開:
“您好。我是一位剛畢業踏入社會的女孩,我陷入恐慌—煩躁—抑郁的情緒已經好多年了,不知該從何說起……
“從小到大,我一直覺得自己有些多愁善感。家里雖然弟弟妹妹多,但父母仍對我有些偏愛,大概是因為我比較獨立和上進,像我媽媽。他們極少打罵我,也很少管我。父母之間總是相互抱怨,媽媽是全職家庭婦女,經濟靠爸爸一個人支撐著。可是自從幾年前爸爸生了一場大病,工作也辭了,現在只能零散地做些兼職,他也開始吊兒郎當,不思進取,媽媽既管不了,又抱怨連天。所以我一直希望能夠有一份好工作,幫助家庭改善經濟情況,減輕父母的負擔。
“在我中學時,還并未出現現在這樣的情緒。可后來身邊發生了一連串的事情,我不知道有沒有直接的關系。
“我的高中同桌是個男生,他雖然長相普通,卻很有才華。我們平時聊得很開心,在我初戀結束的那段日子里,我很消沉,他就想法逗我笑,幫助我走出陰霾,使我慢慢恢復了自信,變得快樂。我不知道他對我有沒有意思,但對我的意義而言,他絕對不僅僅是一般的普通同學,我從他身上感受到了力量和熱情,這是其他朋友都無法帶給我的。可他在高三那年,突然出車禍身亡了,我很長時間都一直無法接受,高考也是一塌糊涂。
“后來,在進入大二時,我突然喜歡上一個男生,真的很突然,根本還不太了解,就似乎一見鐘情了。雖然我對這個男生很依賴,但我始終覺得自己不是真的愛他。我感受不到愛情的美好,卻一直品嘗這份情感的痛苦。我覺得我是為了走出同桌去世的陰影,才故意讓自己步入新的戀情。
“我本來是想找到一個心靈可以依靠的人,可他總在我需要安慰時因為一些家庭觀念而指責我。在大學三年中,我們分分合合了許多次都無法徹底割舍。我覺得我們并不合適,可一直無法擺脫對他的依賴。直到畢業,我回到家鄉,而他仍留在大學的城市,聯系慢慢減少,而相聚又遙遙無期,終于我們分手了。我始終不知道自己只是把他當作一種寄托,還是對他真有愛情。
“這幾年我的心情都是灰暗的,總是一蹶不振,極度抑郁。我對于愛情的期待和失落,讓我也一直處于矛盾的情緒中。現在,失去了男友,身邊也沒什么朋友,家更談不上是溫暖的,我仿佛大海中的孤舟,在緩緩墮落中狼狽不堪地垂死掙扎。我覺得自己大概是患了躁郁癥。大多數時候,我感到煩躁、失落,心里空空的。偶爾我發現心情穩定時,就像從牢籠中逃脫一般,感到非常的輕松,以為自己又回到了五六年前那種開朗、自信的時候,可是這樣的狀態從來都無法超過兩天。
“這五六年來,我似乎一直都在尋找回到這樣一種狀態。總是先感到興奮,于是開始規劃下一階段的安排,可很快我就漸漸感覺不對勁,試著平復自己的心情,還是不行,于是我就又陷入了煩躁不安的情緒,并且常常失眠。我希望通過逛街唱K裝出興奮的樣子,來改變這種抑郁,可一旦回到家,我就知道自己又變回原來的那個情緒掙扎的自己了。我渴望開心向上的狀態,卻找不到一個出口。
“現在剛剛工作,工作上的不熟悉和同事間的人際也讓我每天心神不寧,煩躁過去以后,就會迎來長時間的抑郁。我拼命想抵抗,但我發現那是很深的漩渦,裹挾著我一直在里面卷啊卷。正是因為我前幾天又感受到了如神恩賜一般難得的自由和輕松,我才鼓起勇氣渴望能夠從您這里得到幫助。我現在的躁郁癥是否要服藥?同時,我也想知道,當我因為身邊的環境而苦惱,而環境沒有變好的可能甚至不斷惡化的話,我能夠通過改變自己或轉移角度來化解情緒嗎?”
窗外不知何時下起了小雨,淅淅瀝瀝的,我起身關窗,抬頭望天,一片灰蒙蒙的。“大概這女孩的內心也是這個顏色的吧”,我深深為這個無助的女孩感到嘆息。再次重讀電腦屏幕上的一行行文字,我讓腦海快速運轉起來,將這段痛苦的人生抽絲剝繭,敲下為女孩分析的文字。
“XXX,看到你的來信,我能感受到你這幾年因為生活和環境的不順而倍感苦惱,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需要共同努力,來找到內心痛苦的根源和前進的出路。先回答你郵件最后的兩個問題。
“從你的描述中來看,我覺得你有比較嚴重的抑郁情緒,但未必能確診抑郁癥。不要小看這二者之間的細微差別,抑郁情緒是所有人都會有的一種情緒,但這種情緒要濃厚到產生病變,可稱之為抑郁癥的程度,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是真正的抑郁癥,尤其是器質性抑郁癥,那么吃藥是會有比較明顯的效果的。但如果是心因性的抑郁情緒,那么吃藥的效果可能會很差。俗話說:心病還需心藥醫,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如果你懷疑自己有躁郁癥,那么可以去相關醫院做一個檢查,如果醫生建議你吃藥,可以嘗試著吃一段時間,看看能不能對你的狀態有所幫助。如果吃藥對你幾乎沒有任何改善,那么我們就基本可以認定,你是心因性的嚴重抑郁情緒,這就必須要靠心理治療和調節來改善。
“其次,當我們因為身邊的環境苦惱時,也許應該好好考慮兩個問題,一、我要求的那種環境真的是必須的嗎?是否還有其他可替代的方法,或者是否還有改善的可能性?二、如果環境真的無法改變,那么,退而求其次,我能做些什么呢?我理解生活中有很多不良的環境,就像你想出門旅游時天降大雨一樣讓人灰心喪氣。但我們不可能對老天爺發火,叫他不下雨。我們能做的就是按上面的那兩種方式來思考自己接下來的應對方法:我能不能改時間?我能不能去買把好傘?我能不能盡量選擇室內的地方游覽?甚至,為什么不讓自己體驗一下雨中旅游的感覺呢?那也是少有的體驗。我們怕的不是問題沒辦法解決,問題怎么樣都會過去,怕的是我們死抓住一點不放,就像是在那里不停地哀嘆天在下雨,其他的什么也不做。
“然后,我們談談你自身。你的性格天生比較敏感羞怯內向,家庭生活的困窘與動蕩,父母間的摩擦使你的內心有比較大的不安全感,父親的生病與好友的車禍去世,可能都使得你對于生活的善變心生恐懼,你感覺自己無法把握人生,沒有能力確保自己的生活幸福。這一點可以從你這幾年來拼命想要掌控你的情緒、拼命在情緒漩渦中掙扎的情況里窺得端倪。你越希望得到什么,內心引發的焦慮就會越深重,尤其是想要的還是你認為非常重要的人生保證。在與自己的情緒對抗卻屢屢失敗的過程中,你越發覺得自己無能,越發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于是你的焦慮和抑郁也就更嚴重,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當一個人覺得無法勝任生活,只有余力關注自己感受時,他必然得不到快樂,因為視野太過狹窄,注意太過單一,只會讓人情緒緊張且無法排解。
“所以,如果想要解決你的問題,我們需要通過對你過去成長經歷的回顧、分析與解釋,令你明白自身性格形成的原因,釋放長期郁結于心中的負面情緒,認識到原有觀念的錯誤性,慢慢改變對自身、他人和世界的看法。同時,情緒釋放了,內心的壓力才有可能變小,力量才有可能慢慢產生。認識到自己過往觀念的偏狹,才有可能從直線思維的惡性循環中跳出來。我們需要較長時間的共同探索,才有可能幫助你走出抑郁、認識自我,以更成熟的心態去迎接未來的日子。”
突然發現窗外雨聲消失了,我推開窗子,一陣雨后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烏云散去,光線從樹葉間灑落,一地的剪影在搖擺中更顯斑駁。我不知道這個女孩能否最終找到她想要的出口,只能帶著祝福敲下最后一行字。
生活不易,珍重努力~~
編后記:在經過幾次郵件溝通后,該女孩決定每周固定和我進行心理咨詢,希望能夠重新獲得新生,如今咨詢仍在繼續中……
TAG標簽:抑郁癥,改善抑郁,抑郁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