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3706606868
摘要:自20世紀40年代起,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心理醫學與康復醫學的發展,音樂療法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療法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現代研究表明音樂療法不僅可以運用在臨床治療之中還可運用在生活之中,用來調節情緒、益智養生和延年益壽。中醫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有了音樂養生的說法,中醫傳統體系中把五音與天人相應,陰陽五行相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體感音樂療法。
現代音樂療法
用音樂來減輕或消除患者的病痛稱為音樂療法又或者叫做“心理音樂療法”。自20世紀40年代起,隨著醫學治療模式的轉變和心理醫學與康復醫學的推廣發展,音樂療法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療法已進入千家萬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目前,音樂療法已被運用在降低血壓、緩解失眠、減輕疼痛以及消除緊張等治療中。特別是隨著現代生活和工作的各種方式壓力,導致精神的疲勞和身體疲憊,引起了一些慢性疾病。通過現代音樂療法可以預防、減輕或消除患者的痛苦。
現代研究表明和實踐證明:音樂療法不僅可以用來運用在臨床治療之中還可運用在生活之中,用來調節情緒、益智養生和延年益壽。音樂為什么能夠治療疾病?又為什么能起到許多意想不到的作用呢?[1]雖然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研究者表明:音樂是一種,與音樂相同人體本身也是由許多振動系統所構成,如心臟的跳動、腦波的波動以及胃腸蠕動等,所以當人的生理節律和外界聲音、節奏吻合時,兩者就會產生共鳴從而可調節人的生物節律,使各器官組織的生理功能處于一種和諧的狀態,如調節腸蠕動、心率、呼吸頻率及肌肉收縮等。
中國特色的音樂養生療法
[2] 音樂養生療法:其實中醫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有了音樂養生的說法,如中醫典注《黃帝內經》中的五音療疾,《左傳》中說,音樂像藥物一樣有療法,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長壽。中醫傳統體系中把五音與天人相應,陰陽五行相結合。五行生克有序、協調就可使五臟元氣沖和,精氣神充沛,“陰平陽秘”,就可得到
健康。
東漢《太平經》運用陰陽學說解釋音樂的起源和養生意義,認為音樂的發展是順應宇宙萬物陰陽相生、動靜相應的規律的。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作為貫穿整個中醫體系的一個基本脈絡,陰陽平衡是身心健康的基礎。對于音樂的陰陽分類,可歸納為高為陽,低為陰;大調為陽,小調為陰;強為陽,弱為陰;剛為陽,柔為陰;金革之聲為陽,絲木之聲為陰等。音樂養生,恰是針對機體的陰陽失調,用音樂的陰陽屬性來補偏救弊,從而協調陰陽平衡。如對陽虛寒證患者,可溫陽散寒,選用活躍、歡快、興奮、激情的音樂進行欣賞。
唐代王冰注說:“角謂木音,調而直也;徵謂火音,和而美也;宮為土音,大而和也;商謂金音,輕而勁也;羽謂水音,沉而深也。”《靈樞·邪客》日:“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之與天地相應也。古代中國的音樂是五音制律,分別稱為角、徵、宮、商、羽,這五個音階分別被中國傳統哲學賦予了五行的屬性:木、火、土、金、水。在此基礎之上結合陰陽學說中醫認為五音可以感染、調理五志,進而影響五志。在聆聽中讓曲調、情志、臟氣共鳴互動,達到動蕩血脈、通暢精神和心脈的作用。
[3]1、角聲入肝:角聲為大地回春,萬物萌生,生機盎然的旋律,曲調圓長通澈,有“木”之特性 。既能發散抑郁又能平抑怒狂,對于脾胃不好者、郁郁寡歡者,常聽角調樂曲可疏肝理氣,消除憂郁。(怒勝思)此類音樂有:《莫愁啊莫愁》《胡笳十八拍》等。
2、徵音入心:徵音樂曲熱烈歡快,活潑輕松,婉轉流利,構成層次分明,性情歡暢的氣氛,具有“火”之特性。能通調血脈,抖擻精神,對于心慌、胸悶、失眠、多夢等人群,常聽徵調樂曲可令心情愉悅、精力充沛、益氣安神、提高睡眠質量的作用。(喜制悲)這類曲目有:《百鳥朝鳳》《心》等。
3、宮聲入脾:宮音樂曲風格悠揚怡靜,淳厚莊重,有如“土”般寬厚結實。能安神寧心糾正情緒異常,對于肥胖、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常聽宮調可健脾和胃、消食散積、消除思慮,輕身降脂。(思勝恐)如:《十面埋伏》《友誼地久天長》等。
4、商音入肺:商音樂曲風格高亢悲壯,鏗鏘雄偉,鮮明肅靜具有“金”之特性,能振奮人心,發泄悲觀情緒,對于面色黃白、咳嗽氣喘、免疫力低下等人群,常聽商調可養陰保肺、潤肺化痰、美容養顏、提高免疫力。(悲勝怒)這類曲目有:《陽春白雪》《走西口》。
5、羽音入腎:羽音樂曲風格清純,淡蕩清邈,蒼涼柔潤,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能發人遐想,啟迪心靈,促進生長發育,對于情志不節導致的神經衰弱,大喜傷心的癲狂,以及腰酸腿軟、面色灰暗、精神不振、記憶力減退等人群,常聽羽調可以補腎強身、滋陰壯陽、提高活力、增加記憶力。(恐勝喜)就如:《梅花三弄》《江河水》等。
此外,樂有歸經、升降浮沉、寒熱溫涼,具有中草藥的各種特性。而且音樂需要炮制,同樣的樂曲,可以使用不同的配器、節奏、力度、和聲等等,彼此配和,如同中藥處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區別一樣。可以根據“先近后遠,先順后逆”的原則來組合音樂養生之方。如清熱方劑
適用癥狀:壓力過大、焦慮上火、身心疲憊
音樂處方:多聆聽明快活潑的樂曲,能令人心情愉快,精神開朗,有減輕生活壓力,消除憂慮的效用。
成分:民族管弦樂3首,
《賽龍奪錦》——表現龍舟競發景象,令人喜悅和振奮;
《茉莉花》——獨具江南水鄉風情的樂曲,茉莉芬芳,令人神清氣爽;
《瑤族舞曲》——表現瑤族青年男女在節日夜晚身著盛裝于月下翩翩起舞,送來一份輕松和歡樂。
音樂治療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中醫學中七情治病的原理,音樂療法與傳統的中醫理論有機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音樂養生療法。
音樂養生療法的條件
音樂養生療法要因人而異,因癥而異。要用之得當,才能起到更好的養生作用。因此音樂養生不僅要注意曲目選擇及其搭配,還要注意環境和音量的控制,必須特別留意音量大小的控制,通常以40到60分貝最為合適。音樂養生需要一個舒適幽雅的環境。環境的適宜對心境和身體的協調是至關重要的。歐陽修說“在夷陵,青山綠水日在目前,無復俗累,琴雖不佳,意則自釋”。 因為要全神貫注、平心靜氣感受音樂的積極收散,所以一般環境要選在較為清靜之處,無人打攪為上。比如慵懶閑適的臥室、脫離塵囂的書房。如果能夠走出屋子,走入空氣清新、鳥語花香的自然中,也不失為音樂養生的的好去處。
其實只要環境舒服合理,旁無噪雜的餐廳飯堂、偷閑小憩的辦公室都可以成為音樂養生的地方。中醫講究因地制宜。南北西東,氣候地域特點不同,人的生理狀態和性情也會受到影響。南方氣候較為炎熱,所以絲竹之樂、江南小曲等清新雅致的音樂更為適合南方人所欣賞。西北方多為大漠草原,空曠凜冽,所以那種金革厚重、遼闊高遠的音樂更為適合。
雖然音樂有養生治療的功效,但凡事都有相對性。過于刺激激烈的音樂、瘋狂的節拍和震耳欲聾的音量,會讓人心煩意亂、心悸氣促,甚至會破壞心臟血管的運行規律,不利于健康,類似于現代的一些靡廢之音對于心臟病和高血壓的患者尤為不宜。音樂不是有益無害,因此,我們要把好選擇關,感觸怡心悅耳為佳。
人類是何其不幸,天災人禍遍布世界,世俗煩惱時時時刻刻都在發生;人類又是何其有幸,享受天然的音樂,生活在大自然的各種寶藏之中。讓音樂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瓶復合維生素,時不時拿一顆出來咀嚼一番,終有健身益壽。
中醫養生心得體會
雖然養生對我來說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但接觸這門課后我又有了進一步認識。
因為我母親患有心臟病,中醫囑咐家人要多開展養心療法。幸運的是我是一名醫學院校學生,學校也開了相關養心課程。 這門科不僅給我學到了養生相關知識,而且得到了很大的啟發,于是叫我爸購買了體感音樂按摩床墊給母親養心治療,從此我母親的病情漸漸轉好,現在已基本痊愈。原因是體感音樂按摩床墊能幫助調節情緒,心臟的跳動與外界聲音節奏吻合,兩者就會產生共鳴從而可調節人的生物節律,使各器官組織的生理功能處于一種和諧的狀態,從而達到養心療效,益智養生和延年益壽。
所以我認為人的健康除了飲食、運動以外,音樂養生療法也是養生、長壽的三大基石之一。因此不管怎樣,我對養心療法這門課想繼續深入研究下去。
TAG標簽:音樂療法,音樂養生,體感音樂,音樂理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