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3706606868
(一)
抑郁的情緒就像漫漫冬日,始終縈繞于心,貧瘠且毫無生機。
“抑郁癥”這個診斷對患者利弊并存。好處在增加了確定性,從此有了“不過如此”的心理準備;壞處在它會像催眠一樣壓制著自己,有意無意地導致抑郁狀態(tài)遷延難愈。
我們要面對的不是“抑郁癥”這個名稱,而是其后面的這個人,以及這個人全部生命中的愛恨情仇、生離死別。
抑郁本身并不可怕,它有來的理由,更有走的必然。
(二)
100多年前,弗洛伊德以其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直覺,發(fā)現(xiàn)了哀傷和抑郁的差異:前者是正常的情緒低落,而后者是病理性的。能夠充分哀傷的人,就不會抑郁。
后來,在其著作《哀傷與抑郁》中,弗洛伊德深刻地洞察到,抑郁癥起于矛盾生成的內部沖突。它是攻擊性的內化,是由內心情感沖突導致的巨大精神損耗。由此,抑郁癥的各種癥狀,如情緒低落、運動神經阻滯、甚至自殺傾向都可以得到解釋。
很多抑郁癥患者,或者說有抑郁傾向的人,都可能有過一段不愉快的人生經歷。
舉個例子:我同學的妹妹15歲時,因為和家人發(fā)生激烈爭吵,實施了一場離家出走的計劃。據妹妹說,當時感覺親人都不再愛她,整個家突然變得很陌生。雖然后來被父母找到,但從此變得沉默寡言、喜歡獨處、敏感多疑,任何的事情都激不起她的興趣。少年時代的經歷為她埋下隱患,遭遇輕微挫折她就會變得消極悲觀而嚴重自卑,導致情緒持續(xù)低落,之后被診斷為抑郁癥。
成長必須以哀傷為代價。跨過成長的每個階段,步步驚心卻步步成長;如果長期不能跟過去一刀兩斷,抑郁就會悄然而至。
(三)
通過三個逐步過渡的階段,將更能明晰抑郁癥的形成過程:
第一個階段是抑郁情緒,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來,抑郁悲觀,好像這個世界是一片灰色;
第二個階段是抑郁狀態(tài),悶悶不樂,興趣減退,較長時間地陷入情緒低落的狀態(tài)里;
第三個階段就是抑郁癥。抑郁狀態(tài)分成輕度、中度和重度,如果抑郁狀態(tài)比較輕,還是可以勉強完成一些事情;如果達到了重度,就會影響到社會功能;當社會功能受損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被診斷為抑郁癥。
關于抑郁癥的治療,國內外通行的做法是:對于輕度抑郁癥,做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即可;如果是中度抑郁癥,可以做心理治療,最好做藥物治療;到了重度抑郁癥,悲觀絕望,生不如死,尤其是發(fā)現(xiàn)有自殘行為,一定要住院治療。重度抑郁癥患者最大的不良后果就是自殺,待絕望心理得以控制,再配合恰當的心理治療。
當身邊的人長期表現(xiàn)為抑郁狀態(tài),你就要有所警覺,及時為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使其得到有效治療。
(四)
心理咨詢工作,實際上就是讓我們過上不被過去限定的生活。
心理咨詢與佛教的本質相同,均為有因必有果。其目標即為享受現(xiàn)在、活在當下,讓人超越過去對自己的限定。
理解過去,是為和過去說再見。所以,從某種角度上來說,背叛就是成長。一個人越是能夠充分理解早年是怎樣限定他的,越不會被早年所限定。
馬斯洛也曾說過:“切斷過去,從現(xiàn)在開始,然后讓自己的人格有更大的成長。”
(五)
活在當下,你就是佛。
當我們活在當下,就不必為過去的哀傷和現(xiàn)在的抑郁買單,也不必為未來的抑郁而犧牲現(xiàn)在的喜怒哀樂。活在當下便是生命的全部意義,沒有過去和未來,只有此時此刻此心……
活在當下,不必為抑郁買單。
TAG標簽:抑郁癥,改善抑郁。抑郁生活,抑郁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