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3706606868
有很多自閉癥兒童對言語的理解的能力都不高,因而未能專注于治療師的指示,甚至好像聽不見,但在音樂的環境里,他們較容易接受唱詠的指示,能模仿唱出歌曲,對歌曲內所教授的概念亦顯得較容易掌握。
一項自閉癥研究顯示,倘若用旋律配合要教授的對象名稱 (當唱出對象名稱時同時展示該對象),效果比傳統的口授式更好而且記憶較持久;而我在替自閉癥兒童作言語訓練時經常采用的「歌詞填充」法,可以有效地誘導他們唱出正確的歌詞;「歌詞填充」法是先讓當事人熟習某首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可透過治療師的唱詠或播放錄音進行,然后在適當的時候于唱詠該歌曲時把句子最后的字詞略去,讓當事人用自己的聲音填上字詞。
經過悉心設計的音樂活動,可以促進非言語的表達能力,對于某些沒有言語能力的自閉兒童,用音樂加上動作配合做模仿練習,可增強他們非言語的表達能力,透過動作和聲音的聯系他們可以了解動作的意思,加強身體語言的運用。
一項運用即興演奏與自閉兒童發展溝通模式的研究 (Edgerton, 94) 顯示,這方法名為Creative Music Therapy,由著名音樂治療先驅者 Paul Nordoff 和 Clive Robbins所創,可有效地提高他們的非言語的溝通能力如目光接觸和身體語言的表達。
自閉癥人仕另一項障礙就是不正常的玩耍技巧及狹窄的生活興趣,倘若能夠成功地培養他們一些正常的消閑興趣,便可以使生活興趣正常化,亦可減低他們異常的玩耍行為,這是行為訓練技巧中的「加強不共容行為」的方法;舉例說,一位正在接受音樂治療的兒童,由于培養了歌詠和吹奏口風琴的興趣,因而減少了自我重復的說話 (鸚鵡語),又或者他在唱歌時,也不可能同時重復的說話。
有不少自閉的兒童可以透過顏色音符來學習閱讀曲譜和彈琴,這是由于這種學習方法較容易掌握,這些彈奏使他們很快得到成功的經驗,這些經驗又令他們維持著在家中的練習,當操練變成習慣時,不但可以擴闊生活興趣,更可以培養集中精神的能力及按步就班的工作習慣,是社交情緒發展中不可多得的訓練。
音樂活動取代自我剌激行為及塑造正確行為
很多自閉癥人仕都有自我刺激的行為,常見的有重復的言語及手部和身體的擺動;音樂活動可以提供相類似的感官刺激,以致這一些自我剌激行為可以在較正常的情況下出現。
譬如說一個自閉癥兒童的擺手動作便可以用搖沙錘的動作取代,重復的言語亦可以用歌詠來代替,當他們從音樂的途徑滿足了感官的需要時,在其它的時間便可減少自我刺激的行為,若再配合行為訓練,便可有效地控制自我剌激的行為。
總之,音樂治療是一門專業的學科,音樂治療師須因應個別情況而訂出治療計劃,有系統的利用音樂和運用心理學,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而一個全面的治療更是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達致最理想的效果,但從以上的數據來看,音樂治療對于自閉癥人仕確實有很獨特的影響力,它是既安全又歡愉的經歷,對自閉癥人仕來說是非常值得嘗試的治療方法。
TAG標簽:音樂療法,自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