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3706606868
針對各個不同年齡組的睡眠研究又有了新發現,這些研究顯示了人體對休息的需求在一生中是如何變化的。
在青春期,人的睡眠變淺且轉移到后半夜,反映了大腦中神經聯系的大規模重建。由于這種重建,在負責規劃和抑制不適當行為等“行政功能”的額頁中,神經元密度明顯下降。
青少年賴床不只是因為他們懶惰。要是學校上課時間能根據其生理變化進行調整就好了。
真希望能這樣。對大多數成年人來說,每晚8小時的睡眠就已經足夠了,但對于青少年而言,一旦每天睡眠時間不足9小時,大多數人第二天會整整一天都沒精打采。
睡眠的周期因人而異,而它在青少年向成人轉變時的神經變化過程中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做夢最頻繁的快速眼動睡眠,是四個周期中最后一個。大多數在到達快速眼動睡眠前都要經歷三個不做夢的非快速眼動睡眠階段,而整個過程在7小時的睡眠過程中平均可以重復四次。
對于年輕人來說,戴克和溫斯基-索莫熱寫道,正是這一深度非快速眼動的和快速眼動睡眠的周期循環,允許他們的大腦進行一系列的“任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記憶的鞏固,它是新技能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關青少年和成年人之間改善睡眠模式的差異,很有意思的一點是,隨著成年人年齡的增長,他們經歷深度非快速眼動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上所用的時間都越來越短,而正是在這個時期,學習新技能對他們來說變得越來越困難。你知道嗎?睡眠的量還跟性別有關系,女性的深度睡眠質量更高,而且持續時間更長。生物鐘也有性別差異:女性的時鐘周期比男性短6分鐘,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么女性平均更加早睡早起,更有可能將自己劃定為“習慣早起的人”,或許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女性壽命比男性長。
TAG標簽:睡眠質量,改善睡眠,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