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未來的研究方向
發布日期【2017-3-29】 共閱【2342】次
迄今為止,盡管在抑郁癥治療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在優化治療和個體化治療這兩大關鍵領域上仍然存在諸多難以解答的問題。因而在下述領域需要開展深入研究。
一、概述
為達到個體化治療,甚至在未來的某一天實現對抑郁癥的預防,我們就必須了解抑郁癥的致病因素。在不遠的將來,科學研究將會重點關注與特定治療的療效及其不良反應有關的預測因素。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生理學、人格特征、個體經歷、共病狀態和抑郁癥狀學方面的研究進展,將有助于我們了解抑郁癥的潛在致病因素以及介導治療效應的調節因素。即使今后能夠為患者提供完美的、個體化的治療,患者也應當有機會獲得治療并依從于這些治療。因此,我們的研究還應當開發出更好的途徑提高治療的可獲得性,關注療效的同時也要關注治療的有效性,并重視治療的費效比及其對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此外,由于人口的老齡化趨勢以及共病現象的日趨顯現,與抑郁癥相關的精神和軀體的共病現象也是值得重視的領域。既往的研究大多針對抑郁癥的急性期治療,鞏固期和維持期的治療問題應當是今后的研究重點。
二、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的研究需要進一步強化。我們需要比較不同的心理治療方法,了解它們之間的差異,明確如何為某一特定個體選擇適宜的心理治療手段。心理治療的療效介導因素、最佳治療周期、治療頻率和適用于抑郁癥不同階段的心理治療類型也有待深入研究。心理治療研究的結局評估不應當僅僅囿于急性期癥狀的變化,還應當關注療效的持久性,關注心理治療是否對疾病的復燃和復發具有長期的預防作用。心理治療的序貫治療和聯合治療(與藥物或其他治療方法聯合)策略尚需進一步的探索。
三、藥物治療
在藥物治療方面也有大量的工作有待完成。我們需要比較不同藥物的療效,了解各種藥物短期治療和長期治療的不良反應特點,完善合并治療(如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與其他化合物的合并)和強化治療(第2代抗精神病藥、鋰鹽、甲狀腺素)策略。還要了解上述藥物治療方法對特定抑郁癥亞型(如伴精神病性癥狀的抑郁發作)的療效,探索血藥濃度與療效和不良反應之間的關系。第2代抗精神病藥單藥治療抑郁癥的初步研究結果令人鼓舞,但是這類藥物治療抑郁癥的急性期和長期治療的研究尚顯不足。難治性抑郁癥的界定和治療選擇也有待明確。
四、物理治療
電痙攣治療仍然是抑郁癥最為有效的治療選擇之一,而其他腦刺激治療技術(如迷走神經刺激、深部腦刺激、經顱磁刺激、其他電磁刺激方法)應當與電痙攣治療進行比較。減輕電痙攣治療引起的認知損害、加快電痙攣治療起效時間以及優化電痙攣維持治療技術可以改善抑郁癥患者的整體預后。新型腦刺激治療技術的優化研究(治療流程、刺激參數)非常必要。光療的深入研究也是臨床的需要,特別是光療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對于非季節性抑郁的療效以及對于季節性抑郁的維持治療療效都是令人感興趣的領域。包括針灸治療在內的輔助治療方法也需要更充分的研究。體育鍛煉在抑郁癥急性期和維持期的地位,特別是在減輕治療不良反應、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的作用值得進一步探索。
神經影像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進展有助于我們明確抑郁癥的致病因素、最終實現個體化治療。與此同時,關注現有治療模式和新型治療模式的臨床研究也尤為重要。
【返回】
TAG標簽:抑郁癥,研究方向,抑郁生活,改善抑郁,抑郁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