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3706606868
身心減壓之體感音樂療法
人們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不僅是一個生理過程,也是一個心理過程。音樂可引起人情緒的變化。音樂療法可以緩解各種失眠、焦慮和抑郁以及腸胃功能失調等身心癥狀,是一種值得關注的身心療法。
音樂治療起源
現代醫學讓人們開始了解音樂可以為人們治療疾病的人是厲希騰達爾,因其發現音樂對疾病的影響可以被醫學界采用,并應用于臨床治療,至此,他提出了具有開創革命性的觀點-音樂醫生,也正是這個觀點讓整個世界在19世紀90年代奏響了音樂治療疾病的音符。
現代醫學認為音樂可引起生理變化,部分由神經傳遞途徑來實現。聽神經纖維就像共鳴器,接受不同的聲音,并轉化為神經沖動傳給大腦,經大腦分析后人體作出不同反應。
大量實驗研究證明,音樂的感受、整合、分析中樞在大腦右半球,負責非語言形式及心理功能。如對音樂旋律的感知,音樂的記憶與音調的調控等,同時也促進大腦右半球的活化。
那些優美動聽的音樂、符合人體生理節律性的音樂,經感覺通路入腦后,作用于大腦系統,可以調節全身細胞的興奮性,從而通過神經及體液調節,起到恢復體內平衡狀態的作用。
心理行為治療的目標除了針對失眠患者的不良心理以及行為因素的改善外,還針對患者信心的改變,增強患者自我控制失眠癥的信心。
⑴放松訓練:主要包括漸進性肌肉放松、冥想等。睡前1小時在昏暗的燈光下通過深呼吸、伸展運動、瑜伽、聽放松的音樂等活動進行放松訓練,使自己從日間的壓力中放松下來,提高睡眠質量。
⑵刺激控制療法:一般由5個指令組成:①當出現困倦時才上床;②當睡不著時要離開床,待有睡意,再返回臥室;③臥室里只能做與睡覺相關的事情;④不論前夜睡眠時間長短,每天早晨均應按時起床;⑤不要有打盹或者午睡的習慣。
⑶睡眠限制療法:通過禁止白天小睡來增加夜間的睡眠驅動力。將躺在床上的時間嚴格限制到真正睡著的時間(通過體動記錄儀和睡眠日記記錄,結合醫生的經驗予以制定),增加睡眠壓力以此促進快速入睡。
⑷音樂療法:通過輕柔舒緩的音樂使患者交感神經興奮降低,焦慮情緒和應激反應得到緩解。
⑸催眠療法:催眠療法可以增加患者放松的深度,并通過放松和想象的方法,減少與焦慮的先占觀念有關的過度擔憂以及交感神經興奮。
⑹睡眠衛生教育:向患者提供有關干擾或促進睡眠的生活方式、環境因素等信息,以使患者避免不利于睡眠的因素,改善患者的睡眠。
通過以上列舉的這些方法能夠幫助患者改善睡眠情況,且能夠避免藥物的不良反應和藥物濫用,有些治療措施不但短期療效與藥物相近,而且維持時間長于藥物。特別適合于過度擔心藥物不良反應、藥物成癮的患者以及心理社會因素所引起的失眠障礙
藥物治療如果不是非常嚴重不建議使用藥物,是藥三分毒更建議,緩解慢慢來,可以多使用體感產品,治療效果非常明顯,用藥也要明白那些藥物可以使用,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點干貨。
治療失眠的藥物主要有苯二氮艸卓類藥物如艾司唑侖、阿普唑侖、地西泮、氯硝西泮等,及非苯二氮卓艸類藥物如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扎來普隆等。除此以外,還有一些有鎮靜作用的抗抑郁藥、抗精神病藥,如米氮平、曲唑酮、多塞平、喹硫平、奧氮平等都能夠促進睡眠。但是患者要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藥物,切忌自行亂服藥。
鎮靜催眠藥都有一定的成癮性,如果使用不當,就會導致藥物成癮。那么怎樣可以避免鎮靜催眠藥成癮呢?主要是要掌握鎮靜催眠藥使用的基本原則,即:
短期:短期服用鎮靜催眠藥(連續使用不超過4周),一般不會出現成癮。但是如果長期服用,成癮性就會增加。
小量:鎮靜催眠藥使用劑量越大,成癮的風險就越高。所以,盡可能使用最小劑量來改善睡眠,盡量不要超過鎮靜催眠藥使用劑量的上限。如果出現療效下降,建議換用別的作用機制的藥物。
間斷:連續服用鎮靜催眠藥導致成癮的風險明顯高于間斷服用。因此,盡量不要每天都服藥。建議先嘗試自行入睡,實在無法入睡,再考慮使用鎮靜催眠藥,而不是睡前常規服藥。如果實在離不開鎮靜催眠藥,建議使用“周末斷藥”的方法,即工作日為了保證睡眠時間和質量,服用鎮靜催眠藥;周末因為無重要日程而不用鎮靜催眠藥。
按需:失眠患者睡眠情況改善后,如果偶爾出現失眠,比如遇到重大事件、倒時差等情況而出現失眠,可以臨時使用鎮靜催眠藥,幫助入睡,以免因為一次失眠而導致病情惡化。
雖然以上列舉了一些藥物治療應遵循的原則,提示患者不用過度擔心服用安眠藥會導致藥物成癮,但切勿自行服用安眠藥,由于失眠障礙往往與焦慮抑郁、軀體疾病以及精神障礙等共病,應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治療方案。如抑郁癥患者合并的失眠的患者,可選擇鎮靜作用強的抗抑郁藥如米氮平、曲唑酮等藥物進行治療。
TAG標簽:體感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