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13706606868
俗話說的好:“好人好夢”睡眠的好壞跟自身的性格、心情、環境等等一系列因素息息相關,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睡眠的時間長短都有個體上的差異,這個時候需要我們自身培養好的生活習慣去改善睡眠時間。
睡眠是一種周期發生的知覺的特殊狀態,由不同時相組成,對周圍環境可相對的不做出反應。它是休息的一種很重要形式,任何人都需要睡眠,通過睡眠可以使人的精力和體力得到恢復,可以保持良好的覺醒狀態,從事體力和腦力勞動。
要想獲得更好的睡眠:
首先要了解影響睡眠的因素。1、與年齡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個體的睡眠時間逐漸減少。如嬰兒為14-15小時,學齡兒童為10-12小時,青少年為8-9小時,成人一般為7-8小時,如果睡眠時間不足,那么睡眠質量就不好。2、生物節律。人體有它的生理節律,每天24小時的周期性運轉,不能擾亂。如果長時間頻繁地夜間工作或航空時差,就會造成生物節律失調,產生疲勞與不適,過度疲勞又會使人入睡困難。3、各種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哮喘、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癥、消化性潰瘍、甲亢、關節炎、癌癥、過度肥胖、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癥、焦慮癥、抑郁癥等,各種疾病可以引起軀體不適、疼痛、心悸、呼吸困難、瘙癢、惡心、發熱、尿頻、腹脹等,從而影響正常睡眠。4、環境、藥物、情緒、食物、個人習慣及生活方式等,都可能造成睡眠障礙。
其次,要了解睡眠障礙的種類。睡眠障礙分為器質性和非器質性兩大類,人們容易忽視的是非器質性睡眠障礙,它包括睡眠失調(失眠、嗜睡和睡眠覺醒節律障礙)和睡眠失常(睡行癥、睡驚和夢魘),其中失眠癥在人群中最為常見。失眠通常指患者對睡眠時間和質量不滿足并影響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主要表現為:入睡困難、多夢、易醒、早醒和通宵不眠,總的睡眠時間減少,而且醒后易覺疲乏,伴有頭暈目眩、心悸氣短、體倦乏力、急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工作與學習效率下降等癥狀。
讓睡眠更好的措施:
1、滿足身體舒適需要。睡前搞好個人衛生、睡衣睡褲寬松、床鋪舒適、臥位合適,放松心情、肌肉及關節,保證呼吸通暢,消除疼痛及減輕各種軀體不適癥狀。
2、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臥室內的溫度、濕度、空氣、光線及聲音適宜,入睡以后,最好不讓他人干擾。
3、合理使用藥物。無論是偶爾睡眠不好,還是長期失眠,都不能依賴藥物,因為長期服用鎮靜催眠藥后,一旦減量或停藥,就會出現失眠不安、煩躁、震顫、出汗,甚至驚厥。如老年人服用安定之類藥物,還可產生共濟失調、意識模糊、反常運動、幻覺、呼吸抑制及肌無力等。因此,服用安眠藥必須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擅自買藥服用,以防意外。
4、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根據個體生物節律性調整作息時間,不要熬夜。睡前進食易消化飲食或熱飲料,避免飲用咖啡、濃茶、可樂及含酒精的刺激性飲料,避免食用麻辣等夜宵。選擇個人愛好如閱讀、聽輕音樂或做放松操等方式促進睡眠,盡量不要看武打、戰爭等刺激性強的影片。
5、睡眠障礙患者應配合醫護人員減輕痛苦,做好自我保護。出院后更換工種,禁止從事高空、駕車、水上作業等危險行業。
不管我再這么說,還要你自己去找找到底是什么讓你睡眠不好的因素,慢慢去解決它,高質量的睡眠和美夢才能再度的光臨你的夢鄉。
TAG標簽:改善睡眠